水質監測器:增加地下水監測經費, 并將經費開支爭取列入各財政預算, 水資源費亦可用于地下水監測年度運行管理維護。要積爭取擴大水資源投資規模, 努力保持前期費、抗旱費的投資力度, 積爭取監測經費在水資源費中列支, 努力提高全省地下水監測工作補助經費標準, 為監測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水質監測設備廠家: 地下水專題研究項目較少, 直接影響到監測資料的應用價值, 限制了地下水文服務領域的拓寬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 理順經費渠道。監測經費是監測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和保證。今年水利部下發的《關于加強地下水監測工作的通知》, 就增加地下水監測工作經費投入提出了明確要求: 各地要爭取多渠道投入,
微型水質監測站:加快井網建設和更新改造步伐, 完善井網布局。針對目前我省地下水監測井數量不足, 布局不合理的現狀, 要把加強全省地下水監測井網建設和更新改造作為重點 , 通過示范帶動 , 加快建設步伐。根據監測需要和規范要求, 合理規劃布局 , 重點加強地下水超采區、供水水源地、生態脆弱區以及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重點區監測井建設。
自動水質監測站:利用監測成果資料, 承擔并開展了“氣候對地下水動態影響”、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二華夾槽地下水補排關系研究”、 “地下水建設市場準入管理制度研究”、 “陜西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報告”等多項科研和報告編制任務。地下水監測成果資料在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發揮出重要作用。
水質監測設備儀器:地下水監測成果應用和科學研究進一步加強。按期編發《地下水通報》、《陜西省沿渭重要城市地下水監控簡報》, 恢復了《地下水監測年鑒》刊印, 按時編制《地下水監測成果年度分析報告》, 及時向提供和向社會發布地下水監測信息。
水質監測微型站:監測井網布局不合理、數量嚴重不足。全省地下水監測井大多建于上世紀 70 年代, 主要布設在農灌區。在地下水超采區、供水水源地、生態脆弱區以及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重點區監測井布設幾乎是空白。近年來監測井數量雖有所增加, 但與地下水監測規范要求還有很大差距。